中国土壤学会微信公众号

学术交流
联系我们
办公室电话:025-86881532,86881992
传真:025-86881000
邮箱:sssc@issas.ac.cn 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创优路298号
国内会议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/ 学术交流 / 国内会议
第四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(第一轮会议通知第三版)
来源:  作者:  点击次数:1915  更新时间:2025-03-06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
      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是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重大需求。为打好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与净土攻坚战,加快提升国家土壤修复与风险管控科技原始创新能力,促进土壤修复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,服务乡村振兴、生态文明和美丽健康中国建设,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已分别于2018年、2021年和2023年在南京顺利主办了第一、第二和第三届“全国土壤修复大会”。大会期间,进行了70余场学术研讨及产品展览活动,来自政、产、学、研、金的参会人员累积近4000人。会议的规模、水平、效果与影响均创下了国内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会议之最。

      为传承和发扬新时代全国土壤修复大会的成果与精神,加强我国土壤(及其含水层)环境、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研究领域的新进展、新认识和新成果的系统交流,展示土壤修复行业的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仪器、新设备、新论著和AI赋能,促进我国土壤绿色低碳修复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国内外交流合作,兹定于202511月初江苏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。会议主题为绿色低碳修复 净土洁食安居

      现将会议第一轮通知有关事项介绍如下:

一、会议组织机构(持续更新中)

主办单位:

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
中国土壤学会

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


承办单位:

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

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

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

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

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

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

持续增加中……

协办单位:

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土壤研究所小组

持续增加中……

赞助单位:

    待增加


会议学术委员会(持续更新中)

主任委员:朱永官 院士

副主任委员:张佳宝 院士、朱利中 院士

委员:吴丰昌 院士、沈其荣 院士、周卫 院士、徐明岗 院士、沈仁芳 研究员、李广贺 教授、颜晓元 研究员、骆永明 研究员

会议组织委员会(持续更新中)

名誉主任:骆永明 研究员

主任委员:吴龙华 研究员

副主任委员:李广贺 教授、滕应 研究员、王玉军 研究员、王芳 研究员

委员:刘五星 研究员、宋静 研究员、叶茂 研究员、党菲 研究员、

严卫东 副秘书长、解珺 高级会计师、涂晨 副研究员、胡鹏杰 副研究员、

李书鹏 教授级高工、曲常胜 教授级高工、龙涛 研究员

二、会议时间与安排

    会议时间:202511月初,会期3天,具体时间在第二轮通知时告知。

三、大会特邀报告、专题设置及专题邀请报告

(一)大会特邀报告(待定)

(二)专题设置及专题邀请报告(暂定专题设置,将根据最新讨论意见更改;邀请的专家持续更新中)

    专题1:土壤与地下水中污染物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

    专题2:土壤复合污染过程与生态系统健康

    专题3: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界面过程、暴露及生态健康效应

    专题4: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时空演变、模拟模型与信息集成

    专题5:土壤污染物毒性毒理、风险评估与基准标准

    专题6:地质高背景区土壤污染成因与安全利用

    专题7:土壤修复先进功能材料研发技术及应用

    专题8:土壤修复智能装备创制及应用

    专题9: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

    专题10:城市土壤-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

    专题11:矿区土壤-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

    专题12:油气田场地土壤-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

    专题13:军工特殊场地土壤-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

    专题14:堆填场和尾矿库土壤-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

    专题15: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土壤-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

    专题16:在产企业场地土壤-地下水污染管控与修复

    专题17:工业聚集区场地土壤-地下水污染协同管控与修复

    专题18:土壤与地下水中新污染物的污染特征、迁移转化与管控修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分为“微塑料、抗生素抗性基因、其它新污染物”三个专场)

    专题19: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与监管

    专题20: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、标准与实践

    专题21:工矿场地绿色低碳可持续修复与生态宜居景观再生

    专题22:土壤环境时空数据挖掘与智能管理

    专题23:土壤绿色低碳修复政策法规、实践评估与产业发展

    专题24AI技术赋能与土壤污染修复

(三)会议形式

1、会议拟设1个主会场,4-6个分会场及研究生论坛。

    1)大会报告:组委会邀请。每个报告20-25分钟。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、企业家和管理者就相关重要(热点)领域的研究工作及进展作综合性报告。

    2)分会场报告:组委会邀请和与会代表申请。每个报告15-20分钟。

    3)研究生论坛报告:博士、硕士研究生申请。将从参加报告的研究生中评选优秀研究生学术报告。

2、墙报展示

    本次会议设墙报展区,展示各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,组委会将评选出优秀研究生墙报。

3、产品展示

本次会议诚邀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展览展示、推广产品(实物)、出版物,与专家学者面对面沟通交流。会议将安排展厅进行布展,参展单位可根据各自的面积需要提前申请,也欢迎来现场选择空间会址。会议还将在展厅集中安排企业产品技术报告或产品演示会,有意愿的参展单位可提前联系申请,由会议工作委员会统一有序安排。

4、会议摘要征集

会议摘要通过会议注册网站在线递交,主办方将编辑制作电子版会议摘要集作为会议交流资料(非正式出版物)。格式参见报名网站的“摘要模板”。具体要求如下:题目(黑体四号字),作者姓名和所属单位(姓名间用逗号相隔)、摘要(宋体五号字,500-800字)、关键词(仿宋体小五号字)、作者简介(宋体小五号字:姓名、工作单位、职务/职称、主要研究领域及邮箱等联系方式)等。


四、报名及费用标准

1、会议报名

    采用在线注册方式,详情将在第二轮通知中告知。

2、会议注册费

1)网上注册缴费

    注册代表可通过扫码支付、银行转账等形式缴纳注册费(详见未来会议网站)。

    缴费完成后,请将缴费证明材料在大会报名网站上提交,详见报名网站注册缴费部分。会务组统一开具发票,参会人员在报到现场凭注册号领取。

2)现场注册缴费

    现场注册缴费可通过刷公务卡、扫码或现金等形式缴纳注册费并开具发票。

    汇款账户:待定。

3、产品展位

    需提前联系、申请和预定,费用视所需场地范围及要求而定。

五、会议地点及住宿预订

    待定。

六、会议联系人

    待定。


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

2025年3月6日